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纳米技术 水相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和浓度测量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由 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4095-T-491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0-11-19
申报日期
2017-11-21
公示开始日期
2019-01-03
公示截止日期
2019-01-18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40
07 数学、自然科学
07.040 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归口单位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ISO/TS 19590:2017。

采标中文名称:纳米技术 水相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和浓度测量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目的意义

纳米技术产品或包含工程纳米颗粒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和正在影响食品相关的工业和市场,消费者对于工程纳米颗粒的暴露变得越来越多。

食品、毒性和暴露研究样品中工程纳米颗粒的检测变成理解纳米颗粒应用的潜在风险和效益的重要部分。

我国迫切需求食品和消费品中纳米颗粒的检测和表征方法。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SP-ICP-MS)是一种在非常低的浓度中检测单个纳米颗粒的方法。

与传统表征金属纳米颗粒技术相比,使用单台ICP-MS,不需联用设备就可以同时完成纳米颗粒的成分、浓度、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团聚的检测。

检出限低,可检测到ppb含量的纳米颗粒,适合食品、消费品、环境样品等中低浓度纳米颗粒表征,这是TEM、DLS等纳米粒径表征技术无法完成的,并且此方法可将样品中溶解的纳米颗粒离子与固体纳米颗粒区分开来。

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为研究食品和消费品等中纳米颗粒的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可靠的纳米颗粒定量分析方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检测和表征悬浮水溶液中纳米颗粒的测试方法,规定了颗粒的数目、质量浓度和基于数目的尺寸分布的表征。 此测试方法用于确定悬浮水溶液中无机纳米颗粒、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如Ag、Au、TiO2等)的尺寸,尺寸范围在10 nm到100 nm(最大到500 nm)。悬浮水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浓度在105 to 109个/L可以被确定,对应于质量浓度1-1000 ng / L(如60 nm金颗粒)。实际的数目依赖于使用的质谱仪类型和分析的纳米颗粒的类型。 除了粒子浓度,悬浮液中的离子浓度也可以确定。检测限是与标准的ICP-MS类似的。需要注意的是尺寸小于SP-ICP-MS颗粒尺寸检测限的纳米颗粒将被按照离子定量。 本标准推荐的方法不适用于探测和表征有机或碳基纳米颗粒如胶囊、富勒烯和碳纳米管(CNT)。测试方法限于悬浮水溶液。样品可以为纯纳米颗粒的悬浮水溶液、消费品或材料中提取的水溶液、食品或组织样品的消解水溶液、毒理学样品的水溶液或环境水样品。此方法对这些样品的适用性由使用者评估。非水溶液样品根据参考文献进行处理。环境水溶液样品需要过滤和稀释,食品和毒理学样品需要化学或酶消解。将悬浮水溶液中粒子的数目或质量浓度与最初样品的浓度相关联,需要提取效率和基体效应的信息,这需要进行额外的验证。 主要技术内容:测试原理、仪器设备、化学和标准试剂、样品要求、仪器设置和性能检查、测定传输效率、确定线性响应、空白测试、样品测试、数据转换、结果分析、测试报告等内容。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纳米产业技术标准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16YFA0200904)”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纳米技术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性评价体系(XDA090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