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由 TC181(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91034-T-326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9-03-28
申报日期
2017-08-03
公示开始日期
2019-01-03
公示截止日期
2019-01-18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11.220
11 医药卫生技术
11.220 兽医学
归口单位
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农业农村部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是由痒病因子即羊朊病毒引起的成年牛的渐进性致死性神经性传染病,以视听触三觉过敏、共济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为特征。

疯牛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医疗器械途径感染人,属于人畜共患病。

1986年,英国报道首例疯牛病,迄今已累积报道19万多例疯牛病病例,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欧洲。

疯牛病给发病国的经济、公共卫生、政治带来严重危害,影响极其深远。

经过两次饲料禁令的实施,全球疯牛病病例数急剧下降,目前每年只有零星病例发生,且多为自然发生的非典型疯牛病,但对于我国来说,疯牛病仍然属于外来动物疫病,需要密切跟踪和倍加防范。

自疯牛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高度重视疯牛病的防范,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系列研究和持续监测。

我国还将其列为《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重点防范的13种重大外来病之一。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起草的《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国家标准,并且在我国的疯牛病监测工作已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疯牛病诊断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免疫组化技术由原来较为繁琐的三步法发展为简单而敏感的二步法,免疫印迹法也已发展为成熟的技术,等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疯牛病防控工作和紧跟国际发展步伐,2003年版的国家标准《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有必要在组织病理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诊断方法方面进行修订补充。

这些诊断方法的修订补充将在维持我国疯牛病可忽略风险等级认可状态中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疯牛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技术要求,而此次修订和补充了组织病理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诊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疯牛病诊断。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是关于疯牛病诊断技术的国家标准,因此本标准的修订和补充是紧紧围绕诊断技术的要求来起草,重点包括组织病理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免疫印迹诊断以及结果判定。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采样要求、样品处理要求、实验室检测操作程序、检测结果的阴阳性判定标准等。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项目名称是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阻断及防控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