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 纺织品 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由 TC209(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09SC1(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83027-T-608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8-11-09
申报日期
2017-09-22
公示开始日期
2018-09-21
公示截止日期
2018-10-08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59.080.30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59.080 纺织产品
59.080.30 纺织物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服装织物的透视,是指人眼透过织物看到人体或内衣的情形。

纺织品的首要功能是“御寒、蔽体”,所谓“蔽体”,就是人们对纺织品提出的视觉遮蔽要求,即防透视要求。

织物的透视性除了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织物的覆盖系数、厚度、结构、颜色等有关。

覆盖系数越大,纱线之间的缝隙孔洞越小、越不直通,防透视性越好;厚度越厚、结构越复杂,防透视性越好;颜色越深,防透视性越好。

一般人群在公共场合都要求服装有较好的防透视效果。

在礼仪场合,特别是职业群体,对服装的防透视性要求更高。

然而,夏季浅色、白色的轻薄服装和泳装经常出现内衣颜色外露或“走光”的不雅现象。

近年来,由于服用纺织品功能化和高支轻薄化,防透视性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防透视性和舒适性存在一定矛盾,为改善这一矛盾,人们从不透明纤维开发、特殊纱线及织物组织结构的应用、织物后处理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生产兼具防透视性和舒适性的织物。

在纤维层面,研发具有多层次反射、散射结构的防透纤维。

在纱线层面,采用单纤维细度偏细的长丝或短纤维细度偏细的纱线,采用特殊的织物组织,达到透气不透光的目的。

在后整理层面,通过浸渍、浸轧、涂层等方式,将不透明的整理剂或其他表面整理剂附加到所生产的织物上。

与防透视功能织物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服装织物的透视性检测并没有合适的检测方法标准,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指标。

因此,该标准的建立,可确立评价服装织物防透视性的合理有效的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填补我国纺织品防透视性检测方法的空白,有利于生产企业对该类产品的质量控制,为市场上的防透视功能纺织品的检测提供依据。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防透视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本标准利用反射率检测仪或色度仪,在规定条件下,测试织物的反射率,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织物的透视度。 将试样正面朝向测试孔,背面垫一块白板,采用可见光(380-780nm)照射试样,测得平均反射率(R白),再将白板更换为黑板后,使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反射率(R黑)。通过公式算出透视度R: 透视度R为织物透视性的表征值,R值越大则防透视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