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离散制造能效评估方法》由 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81940-T-60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8-10-16
申报日期
2017-11-09
公示开始日期
2018-06-15
公示截止日期
2018-07-13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25.040
25 机械制造
25.040 工业自动化系统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我国工业能耗大约占总能耗的70%,且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因此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高效技术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离散制造系统缺乏统一的能效评估模型和方法。

因此对同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由于采用的模型和方法的不一致以及采用的方法和模型虽然一致,但是评估环境的不一致导致评估结果的差别比较大,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设备级、工艺级、产品级三级能效评估模型。

能效评估模型考虑评估数学模型的物质流输入和输出量、能源流输入和输出量、辅助材料、排放等多种能效影响因素。

能效评估方法流程主要是研究针对一个设备、工艺和产品的能效评估过程,针对离散制造的不同尺度(设备级、工艺级和产品级)及不同角度(经济、管理、生产过程)的综合能效评估方法,为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面的能效评估结果,促进企业的能效优化。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离散制造生产过程的能效评估指标、模型和评估流程,适用于离散制造生产过程的能效评估。建立多维度的能效指标体系兼顾不同层次包括设备级、工艺级、产品级的能效指标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管理、生产等能效指标,为离散制造提供全面的能效评估依据。考虑物质流输入和输出量、能源流输入和输出量、辅助材料、排放等多种能效影响因素,建立了设备级、工艺级、产品级三级能效评估模型。能效评估方法综合经济、管理、生产因素,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形成了一套标准的评估流程,为离散制造能效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方法。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系统能效评估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