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植物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 TC387(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80854-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8-07-18
申报日期
2017-06-30
公示开始日期
2018-01-03
公示截止日期
2018-01-17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80
07 数学、自然科学
07.080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归口单位
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绿原酸类物质是植物体内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是咖啡酸与奎尼酸生成的缩酚酸。

由于咖啡酸与奎尼酸发生酯化的部位及酸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绿原酸类物质含有多种化合物。

绿原酸类物质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如杜仲、金银花、菊花、咖啡、甘薯叶、枸杞叶、向日葵等。

常见的绿原酸类物质有: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尼酸)、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3,5-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4,5-二咖啡酰奎尼酸)等。

绿原酸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菌消炎、抑制肿瘤、保肝利胆、活血降压等生物活性,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领域、医药保健行业、日用化工行业等领域应用广泛。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植物中这几种常见绿原酸类物质含量测定的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仅有的GB/T 22250-2008《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仅适用于金银花、菊花、杜仲、山楂等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单一物质的测定,适用范围和研究对象单一,并不适用于植物中常见的绿原酸类物质的测定。

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六种绿原酸类物质的检测标准缺失,且随着近年来多酚类物质健康功效理念的深入人心,绿原酸类物质相关的市场产品创新和丰富成为必然,为保障整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亟待建立植物中绿原酸类物质的国家性统一检测标准。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绿原酸类物质生产、使用企业优化产品、改善配方,同时保证各级市场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工作的快速展开,更为相关科研院校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科研检测方法,促进其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丰富和发展绿原酸类物质科研成果,从而以科学完善的理论成果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植物中的绿原酸类物质包括: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尼酸)、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3,5-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4,5-二咖啡酰奎尼酸)。主要原理是根据绿原酸类物质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一般试样中的绿原酸用5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定容,过滤后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机,经反相色谱分离,由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 本标准方法提取方法简单,并实现了绿原酸类物质的同时分离,经回收率和重复性实验,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要求,是检测植物中绿原酸类物质的准确、简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