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由 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4491-T-60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1-12-31
申报日期
2017-11-09
公示开始日期
2018-07-26
公示截止日期
2018-08-10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25.040
25 机械制造
25.040 工业自动化系统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装备是制造业与制造系统的核心,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先进的制造装备。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推进智能制造,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因此,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缺少智能化的制造装备,生产过程与服务也无法实现智能化。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工程的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正迅速发展。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20年我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23%,利润增速超过30%。

“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76万台(套)、机床407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13万台。

机械工业全行业都在为适应需求升级而努力加快创新步伐,同时企业自身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中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技术改造,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后劲可期。

制造装备的智能化发展,其本质是提升装备性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尤其随着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系统、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等发展对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制造装备的类型多、涉及范围广,不同领域的制造装备具备不同的特性与适用环境,当前缺乏对制造装备智能化的统一理解和要求,导致不同类型制造装备实现数据集成、信息通讯、功能兼容困难,阻碍了智能制造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提升趋势,需要进行相关标准研制的支撑,推动规范化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的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研究是支撑制造装备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能够为制造装备向智能化创新与智能功能升级提供技术方向,是智能制造及各类智能化制造装备相关标准研制的重要基础。

因此,智能制造装备通用技术要求的标准研制有利于支撑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完善。

该标准前期研究中,针对典型行业、关键工序的装备,结合专利调研、文献分析,并广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技术论证,最终提出了制造装备的8项智能特征及其技术要求,并在变送器、控制器、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等领域用户中开展探索应用。

本标准以2015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专项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3年智能制造装备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需求,进行了修改与提升。

标准草案已通过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总体组论证。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与服务相关领域制造装备的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术语、基本要求、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优化、改造等。 本标准通过充分调研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主要应用领域,提取制造装备智能化的核心要素与基本功能,包括:感知、监测与控制、适应与优化、交互与协同、互联与集成、仿真与建模、数据与信息服务、基于装备的新兴商业模式等8项通用智能特征,围绕每个智能特征分别制定了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要求。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化产品术语及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