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乘用车铝合金控制臂模锻件》由 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52299-T-610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2个月
下达日期
2015-09-25
申报日期
2015-04-17
公示开始日期
2015-06-16
公示截止日期
2015-07-01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150.10
77 冶金
77.150 有色金属产品
77.150.10 铝产品
归口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能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汽车质量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可显著提高续航里程。

控制臂是乘用车底盘系统的关键承载零部件,要求其性能稳定、强度高、抗疲劳耐久性能优。

早期的控制臂主要采用铸铁和钢加工而成。

近年来,随着世界铝加工技术的发展,铝合金控制臂由于具有重量轻、综合性能好而逐渐取代了传统钢制件,在乘用车底盘系统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全球范围内,北美、欧洲和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量应用铝合金控制臂,材料主要以6061合金、6082合金以及6110铝合金为主,经锻造机加制成。

2012年欧盟锻造铝合金控制臂的年产量达到了4060万件,北美也突破了1500万件,主要应用装配中高档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

相比国际,我国铝合金控制臂的市场起步相对较晚,许多零部件属于国外已经生产而移到我国再生产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水平和轻量化要求的提高,对铝合金控制臂的需求逐渐增大,先后形成了多个以锻造铝合金控制臂生产、加工和装配为一体的区域产业集散地,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件,并保持每年10%的态势增长。

铝合金控制臂是面向汽车轻量化的重要和主导铝合金零部件之一,依托于汽车行业产品要求,具有附加值高、需求量大、工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特点。

我国是铝生产大国,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难题,给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压力。

发展铝合金控制臂,无疑是将铝加工产品向下游延伸,化解我国电解铝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

制定《乘用车铝合金控制臂模锻件》国家标准,不但可以规范铝合金控制臂锻件市场,促进铝合金控制臂零部件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上的规模应用,加快汽车轻量化进程,而且对推动我国铝加工产品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现行的GBn 223-84《铝合金锻件》、GJB2351-95《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锻件规范》和GB/T 26036-2010《汽车轮毂用铝合金模锻件》国家标准及其他有关铝合金锻造产品的行业标准,YS/T 479-2005《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锻件》,均无铝合金控制臂锻件执行标准。

本标准规定内容主要参照欧洲和美国等国家的订货合同、协议以及汽车主机厂对底盘控制臂零部件苛刻的工况要求。

本标准的制定是对我国现行铝合金锻件标准技术要求的提升,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以铝带钢轻量化进程,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乘用车铝合金控制臂模锻件。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合金(6061、6082、6110等);状态(T6);化学成分;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布氏硬度;超声波;渗透;疲劳性能;冲击性能;盐雾腐蚀性能;低倍组织;显微组织;外观质量;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