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粒度分析 颗粒跟踪分析法》由 TC168(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粉体技术协会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71768-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7-10-11
申报日期
2016-08-16
公示开始日期
2017-07-26
公示截止日期
2017-08-0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19.120
19 试验
19.120 粒度分析、筛分
归口单位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ISO/DIS 19430。

采标中文名称:粒度分布的确定 颗粒跟踪分析仪法。

目的意义

纳米颗粒材料的性质与其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状况有重要关系,颗粒粒径的准确测量对其产业化发展、规范性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颗粒粒径的准确测量也是相关技术发展进步的助推器,针对纳米颗粒粒径的测量方法已有很多种,它们基于不同的原理、针对不同的监测因素,实现对纳米颗粒粒径的表征,随着量值准确性要求的提高,不断有新的方法和分析仪器研制成功。

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准确测量也推动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PTA)是自2006年新兴的一种纳米、亚微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

目前已超过200个国外实验室采用此法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与其他光散射粒径测量方法(如动态光散射DLS)相比,PTA法具有高分辨力、测量结果可靠等技术优点。

该方法可同时针对颗粒的运动及散射光强进行分析,其分辨率明显比动态光散射法要高,可用于多组分样品的分析,弥补了其他光散射类仪器(如动态光散射法、静态光散射法)对多组分样品分析的劣势。

颗粒跟踪分析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纳米颗粒制备、纳米颗粒毒理学、药物载体、疫苗研制、颗粒样品的在线监测等领域,鉴于这是一种新兴的方法,许多学者将其量值与较为成熟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法、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进行比较,都认为颗粒跟踪分析法在纳米颗粒粒径量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上表现突出。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颗粒跟踪分析法测量液体中亚微米/纳米级颗粒或液滴的数量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本标准介绍了颗粒跟踪分析法的原理及理论基础,并对测量过程中的仪器参数参数设置方法、测量步骤、样品制备、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介绍,以期获得理想可靠的测量结果。